首页 > 自我成长 > 创业思维

避免劳资纠纷,6个创业老板一定要懂的劳资知识!

创业思维 2022-04-29 16:50:23

「某饮料店老板请了一个兼职人员,到职前这位员工跟老板说,他不需要保劳健保,要求老板一个月补助他一千元劳健保费用。后来遇到疫情放无薪假,这位员工想去申请劳工纾困,发现没有投保劳保不能领,转而要求雇主补偿他纾困金,否则投诉劳工局雇主没有给他劳保。」

「某卤味店老板请了一个工读生,用了一段时间后工读生状况越来越差,常迟到请假,且工作态度不佳。老板询问他到底还有没有心要做下去,工读生回答:随便。老板说:那你不要来了。隔日,工读生向劳工局投诉老板没有给他资遣费。」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血淋淋实际发生的例子,看起来老板们遇到这种员工真的很无辜,但是老板们确实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导致让员工抓到把柄投诉。

的劳基法对于就业员工保障是较全面的,如果老板不了解劳基法,很容易就踩到地雷,惨遭劳工局开罚。

这篇文章市场先生团队访问了多位餐饮老板后整理出常见的劳资纠纷问题,包含劳健保及劳退、薪资规定、休假规定、加班规定、资遣、职灾…等,以下会列出餐饮业创业老板较常遇到的问题,当然,这些劳资规则知识并不仅限于餐饮业,老板们一定要看完,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餐饮业是国人创业的大宗,本系列文章市场先生团队采访多位餐饮业创业者,整理出餐饮业创业知识系列文章。

必懂的劳资知识1:劳健保及劳退

Q:小公司需要帮员工保劳健保吗?

根据法令规定,员工人数满1人以上,就需要帮员工投保健保、就业保险及提拨劳退金。员工人数满5人(含)以上,就需要帮15~65岁员工投保劳保,这5人包含全职员工及工读生都算。

劳健保加保规定:

劳健保加保规定
投保项目 员工人数 加保规定
劳保 5人以上 员工人数5人以上需强制成立投保单位帮员工投保劳保。如未满5人,没有强制投保,但若员工自愿参加可以协助投保
健保 1人以上 员工人数1人以上需强制成立投保单位帮员工投保健保
就保(就业保险) 1人以上 员工人数1人以上需强制成立投保单位帮员工投保就保
劳工退休金 1人以上 员工人数1人以上需强制帮员工提拨不低于6%劳退金
Q:劳保、健报、就保、劳退,雇主及员工的负担比例是多少?

劳保、健报、就保、劳退,雇主及员工的负担比例各不同,底下列出各个负担比例:

劳保、健报、就保、劳退,雇主及员工的负担比例
投保项目 雇主负担 劳工负担 政府负担
劳保(公司加保) 70% 20% 10%
劳保(职业工会加保) 60% 40%
健保 60% 30% 10%
就保 70% 20% 10%
劳退 100%(雇主提拨每月工资6%当劳退金) 0%(员工无需负担,但也可自愿提拨劳退金,最高6%) 0%
Q:新进员工常常上班一天,第二天就不来,要帮他保劳健保吗?兼职人员也需要投保吗?

是的,员工只要就职第一天就需要帮其投保,且不论是正职或兼职人员均需投保。

Q:员工自己要求不保劳健保可以吗?什么情况下可以不保?

不可以,即使员工要求不保劳健保,没依照规定投保的话被查到仍会开罚,除非以下状况可以不用投保:

不用投保「健保」的状况:

  1. 如果员工有低收入户资格,公所已经自动免费帮其加保健保,提供公所证明书就可以不用投保。
  2. 如果员工任职多家公司,以工时长、危险性高的公司帮其投保健保。
  3. 劳工局判定非雇佣关系,属于承揽关系,可以不用投健保。

不用投保「劳保」的状况:

  1. 公司人数未满5人可不用投劳保。
  2. 劳工局判定非雇佣关系,属于承揽关系,可以不用投劳保。
  3. 如果员工任职多家公司,每家公司都需要帮其投保劳保。
Q:不帮员工投保劳健保会被罚款多少钱?

罚款规定如下:

  1. 没依规定帮员工投保劳保:除了需补缴应缴之保费,另需处4倍罚款,且劳工因此所受之损失,由投保单位赔偿。
  2. 没依规定帮员工投保健保:除了需补缴应缴之保费,另需处2~4倍罚款,若由被保险人自行负担者,投保单位应退还员工所自行负担的健保费。
Q:劳保的投保薪资如何计算?员工薪资是浮动的怎么申报?

劳保的投保薪资是按照员工每月工资总和(包含底薪、奖金、津贴、加班费等),依照劳工局「劳工保险投保薪资分级表」的等级申报,如果每月工资不固定,可以用最近3个月的收入平均为准,若是高薪低报,雇主可能会被员工投诉。

Q:一定要提拨劳退金吗?金额如何计算?

是的,根据法令规定,雇主应为适用劳基法之劳工(含本国籍、外籍配偶、陆港澳地区配偶、永久居留之外籍人士),按月提缴不低于其每月工资总和之6%做为劳工退休金。申报金额按「劳工退休金月提缴工资分级表」的等级申报。

必懂的劳资知识2:薪资规定

Q:法令规定最低薪资是多少?如果没给到最低薪资违法吗?

自110年1月1日起的最新规定,月薪制每月工资不得低于新台币24,000元,时薪制每小时工资不得低于新台币160元。如果雇主给付给劳工的薪资低于基本工资,可处新台币2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

Q:不给年终奖金合法吗?

法令并没有规定一定要给予劳工年终奖金,因此大多时候没给员工年终奖金不算违法,但有以下两种状况若公司没给年终奖金可能就算违法:

  1. 公司在征才广告或劳动契约中有明确表示会给年终奖金。
  2. 公司在年终时有盈余且员工没有过失情形。根据劳基法第29条「事业单位于营业年度终了结算,如有盈余,除缴纳税捐、弥补亏损及提列股息、公积金外,对于全年工作并无过失之劳工,应给与奖金或分配红利」。
Q:员工工作时疏失造成损失可以扣薪吗?

不可以。如果未经劳工同意,雇主单方面进行扣薪,违反了劳基法第22条第2项规定,可处罚款新台币2万元至100万元。如果员工因个人疏失造成公司损害,可由雇主跟劳工双方协商赔偿金额,如未能达成协议,应循司法途径解决,雇主不可预扣员工薪资做为赔偿金。

必懂的劳资知识3:休假规定(一例一休、年假、病假、事假、旷职)

Q:什么是一例一休?

一例一休指的是政府在2016年所推动的政策,目的在于让劳工全面实施周休二日,使所有的员工一周可以有一天的「例假日」跟一天的「休息日」。例假日为强制休假,除非是天灾、事变、突发事件才可让员工在例假日出勤,否则违反法令,休息日则保留加班的弹性。这边雇主要注意的是,排班时有没有让员工连续工作超过6天,如果超过可能会违法。

Q:劳基法对于各种假(特休假、病假、事假)的规定是什么?

的劳工就业都受劳基法的保障,因此员工在请假时,雇主最好要依据劳基法的规定给假,否则员工投诉雇主一样会受罚。

以下就三种最常见的假况说明。

1. 特休假:

劳工在同一雇主或事业单位连续工作满一定期间者,须依规定给予特休假如下表。雇主须留意的是,如果当年度员工特休假没休完,雇主一定要折算成工资或是经双方协商,将未休完的假递延至次年使用。如果次年度结束或是劳动契约终止了,还有没用完的天数,仍要折算成工资给员工。此外,不只是日薪制的员工有特休,时薪制的员工也享有特休。

年资&每年特休假天数
年资 每年特休假天数
6个月以上未满1年 3天
1年以上未满2年 7天
2年以上未满3年 10天
3年以上未满5年 14天
5年以上未满10年 15天
10年以上 每年加1年,上限30天

2. 病假:

病假分成「伤病假」跟「公伤病假」两种,前者是因为个人身体因素导致无法上班,也就是一般俗称的病假,后者则是劳工因为职业灾害而导致残废、伤害或疾病,不能上班而请的假。伤病假如果没有住院,一年内合计不得请超过30天,如果有住院,两年内合计不得超过一年,且未住院伤病假与住院伤病假两年内合计不得超过一年。在病假期间的薪资给付,如果请假天数在30天内,雇主要给付半薪给员工,如果超过30天就不给薪,病假雇主可以要求员工提供就医证明。若员工请的是公伤病假,雇主应要按原领工资予以补偿。

3. 事假:

事假雇主是不需要支付员工薪资的,员工请事假一年不得超过14天。

Q:如果员工旷职可以扣他钱或是辞退吗?

根据劳基法规定,受雇者无正当理由连续3天或是一个月内共计6天都未请假而无故不到职者,就视为旷职,雇主可以直接解雇不用给资遣费。但是员工当月有上班未发的薪资还是要给,不可擅自扣员工的薪水,若被查到积欠薪资,可处新台币2万~100万元罚款。

Q:劳基法对于员工休息时间的规定是什么?

劳基法第35条规定:「劳工继续工作4小时,至少应有30分钟之休息,但实行轮班制或其工作有连续性或紧急性者,雇主得在工作时间内,另行调配其休息时间。」换句话说,如果员工一天上班8个小时,中间至少需让他休息半小时。

必懂的劳资知识4:加班规定

Q:什么情况下该给加班费?加班费如何计算?

劳基法规定劳工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不得超过40小时,如果超过就算加班,但每日加班连同正常上班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一个月加班总时数不得超过46小时。「月薪制」与「时薪制」员工的加班费计算方式不同,以下分别介绍。

「月薪制」员工的平均工资,可以用每月工作时数240小时计算(放假期间亦计入薪资计算),也就是说如果员工薪资是24,000元,每月工作时数240小时,时薪就是用100元计算。

月薪制的加班费计算公式如下表:

月薪制的加班费计算公式
加班种类 加班时数 计算方式
平日加班
加班第1~2小时 时薪*1.34
加班第3~4小时 时薪*1.67
休息日加班(一例一休定义的休息日)
加班第1~2小时 时薪*1.34
加班第3~8小时 时薪*1.67
加班第9~12小时 时薪*2.67
例假日因天灾、事变或突发事件的加班
加班第1~8小时 时薪*2
加班第9~10小时 时薪*2.34
加班第11~12小时 时薪*2.67
休假日的加班(指国定假日及特休假的加班)
加班第1~8小时 不论加班多久均加给1日工资
加班第9~10小时 时薪*2.34
加班第11~12小时 时薪*2.67

「时薪制」员工的加班费计算,系以约定的时薪(不低于160元)为基础,并依照劳基法第24条规定计算延时工资。加班时数在1~2小时者,按时薪加给1/3以上工资,加班时数再延长至3~4小时者,按时薪加给2/3以上工资。

Q:可以不给员工加班费以补休代替吗?

加班的时数如果劳工有意愿选择补休,经过雇主同意后,可以将加班时数换成补休的时数,但雇主不可单方面要求员工只能补休不付加班费。

必懂的劳资知识5:资遣

Q:什么情况下需要给员工资遣费?费用如何计算?

根据劳基法第17条规定:「雇主开除员工的时候原则上都要付资遣费,例外像是重大违约的情形才可以不付资遣费。」也就是说,员工只要是非自愿离职,或是遇到公司倒闭,雇主都需要支付员工资遣费,而资遣费包含全职员工及工读生都可以领。

资遣费以2005年7月1日为切点有新旧制之分,其计算方式如下表。

<资遣费计算方式
受雇时间 2005/7/1前(旧制) 2005/7/1后(新制)
资遣费计算方式 每满1年发给1个月平均工资的资遣费 每满1年发给0.5个月平均工资的资遣费,并以发给6个月的平均工资为上限
受雇未满1年 依比例计算给资遣费 依比例计算给资遣费
受雇未满1个月 以1个月计 计算天数给资遣费

举例来说:

王大明从2019/1/1开始上班,于2020/7/31非自愿离职,离职时年资共1年7个月,期间平均工资为30,000元,他的资遣费计算方式为:

30,000×0.5×1年+30,000×0.5×7÷12年=23,750元

Q:员工不告而别怎么办?

如果员工不告而别超过连续3天以上者,视为旷职,雇主可以直接解雇不用付资遣费。但需注意的是,员工当月如果有上班但未支付的薪水,雇主仍需要支付,否则视为积欠薪资,雇主仍会受罚。若遇到员工失联且没有他的薪资转账账户时,雇主需要有纪录证明公司联络员工的努力过程,例如发存证信函通知及发信件和简讯通知,否则如果员工回过头来找碴,雇主是可能会受罚的。

Q:如果员工没通试用期需要给资遣费吗?

在 的劳基法中并没有规范试用期,企业确实可以运用试用期,但是试用期间解雇员工仍需要支付资遣费。

必懂的劳资知识6:职灾

Q:员工工作时受伤了怎么办?

员工发生职灾时,雇主需负担的责任是很大的,除了劳基法规定的职灾补偿,还有民法的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劳工的工作安全雇主一定要留意。

一旦发生职灾,雇主需要负担的赔偿责任有:

  • 医疗费用全额补偿
  • 无法工作的期间,补偿原实领工资
  • 若丧失工作能力,补偿40个月的平均工资
  • 若造成失能,按照劳工平均工资及失能程度,一次给予失能补偿
  • 若造成死亡,给予40个月平均工资作为死亡补偿及5个月平均工资作为丧葬费补偿
  • 除以上外,劳工可向雇主请求民事赔偿

若雇主有替劳工投保劳保,那么职灾发生时,劳保的赔偿可以帮雇主减轻压力。例如员工在工作时受伤了,依法判定老板要赔偿100万,如果劳保已经理赔50万,那么雇主可以主张用劳保给付来抵剩余的赔偿金。因此建议不管公司员工几个人,都可以帮员工投保劳保。

快速重点整理:资深餐饮前辈给你的叮咛

在 劳基法对于劳工的保障是较全面的,但是餐饮业多是小本生意,人事成本相当重,能够100%按照劳基法做的老板少之又少,很容易不小心踩线。

然而,现在劳工意识抬头,很多人动不动检举老板,甚至有职业蟑螂专门找小吃店上班,工作几天就找漏洞检举,威胁雇主给钱和解,因此雇主也一定要懂相关法规以保护自己。

哪些贵金属平台好?不错的贵金属交易汇平台推荐:哪些贵金属平台好?2023年平台最新排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相关: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 :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免责声明

特别提示: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证监发字[1978]105号)规定凡未经批准的机构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本网站所有刊登内容,以及所提供的信息资料,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访问者,本网站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项目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网站没有任何盈利目的,故仅供访问者参照使用。本网站已尽力确保所有资料是准确、完整及最新的。就该资料的针对性、精确性以及特定用途的适合性而言,本网站不能作出最对应的方案。所以因依赖该资料所致的任何损失,本网均不负责。 除特别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他一切因使用本站而引致的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隐秘汇漏、诽谤、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损失,本站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以上声明之解释权归牛犇财经网站所有。法律上有相关解释的,以中国法律之解释为基准。如有争议限在我方所在地司法部门解决。